综合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大全/综合百科/ 正文

祸从口出的经典案例(祸从口出)

导读 防止祸从口出,学会守口如瓶 防止祸从口出,学会守口如瓶 记得有位相声演员说:人长了口,一为吃饭,二...

防止祸从口出,学会守口如瓶

防止祸从口出,学会守口如瓶 记得有位相声演员说:人长了口,一为吃饭,二为说话。

的确,有了口,人可以妙语如花,”说得比唱得还好听;”有了口,才能被称作能说会道,生就一副好口才。

可是,话也分好坏对错,,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所以,在说话之前,也应三思一下,在心里打个小九九,确实此话不会惹来别人的猜忌愤恨,不会有损于良好的社交形象,然后再说出来。

古语道:君子慎言,祸从品出。

就是说,作为一个有德行的人,不要对人、对事自己心里明白就行,有些话能不说就不说,实在没办法,敷衍一下,也就过去了。

轻易说话,就容易失言,基于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或者给别人留下攻击自己的口实。

因为,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的事,是最常见不过的。

另一位古人也说:十语九中未必有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并集;十谋九成未必成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生。

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就是说,做人要谨言慎行,因为即使十句话你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夸赞你,但是只要你说错一句话,就会遭到众人的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中你取得了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励和常识,可是其中有一次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

所以,一个有修养的人,为人宁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显得笨拙一点,不露锋芒,也绝对不会自作聪明,将喜悦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昔日的许多穷哥们到京城去找他,想打打秋风。

这引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工,谁知朱元璋对他们大都拒而不见,因为他最忌讳别人揭他当日贫寒不堪的老底,认为那样会有损于自己的皇帝威严。

有位朱元璋儿时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

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嚷大叫起来:“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你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

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

你吃得太急了,豆子都卡在了喉咙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这位老兄还在喋喋不休唠叨没完,朱元璋却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讲我这些丑事,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皇帝的脸往哪搁。

盛怒之下,朱元璋终于下了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

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

也许是缺点,也许是自卑感,只要触及,就要惹祸上身。

朱元璋的老兄不谙此道,落得身亡的下场,也是必然的结果。

不过我们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一点,就要平时管好自己的口了,免得惹来杀身之祸。

切记,祸从口出,不计后果地信口开河,是人际交往之大忌。

(不幸我就‘死’在21世纪的朱元璋的刀下。

我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