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填报高考志愿(怎么填报高考志愿)
首先给自己准确定位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衡量,包括考生自己所在的学校类型,学校每年高考情况,自己在学校所处的位置。
比如重点中学的中等水平学生第一志愿填报重点大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普通高中的中等水平学生填报志愿时要放低标准和要求。
此外,考生还要了解学校近两年的一本、二本的上线率,文、理科的录取情况。
填志愿准备要充分 填写志愿不是说填就填的,需要一个较长的准备过程。
在准备时,考生需要了解高校的计划招生人数、往届报考人数、生源情况、学校政策和学校优惠条件等问题。
另外,在牵涉到具体专业时,每个学校的专业名字相同时专业方向也有可能不同,这种细节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是需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的。
有一些学校会有所谓的“大类专业”,考入后再分专业,这也需要学生事先了解。
专业和学校谁更重要 历年的考生在报志愿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学校和专业之间两难取舍。
因为分数处在一个不高不低的阶段,想报一个好些的学校,但是又担心不能上个好专业,报个好专业又怕进不了好学校。
其实,专业与学校的选择是两个问题。
李老师介绍说,专业是指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专业的选择要从自己的特长、兴趣、志向及就业率等角度出发进行选报。
而学校的选择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
填报志愿首先要考虑专业,你要学什么?你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至于学校的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实力,每一类学校都有相同的专业,如果你的分数确实很“悬”,那么学校和专业不可“兼得”,不如首选你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再选择学校。
第一志愿很关键 每个批次的第一志愿都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高校录取都是志愿优先,投档也是按志愿顺序。
如果第一志愿没被录取,那么你所填报的同一批次的其他院校也往往录取满额,填报的第二、第三志愿都很有可能失去被录取的机会。
因此,选好每一批次的第一志愿非常重要,相同成绩、报考相同学校,志愿顺序不同,结果也不同。
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具有最大可能性录取的院校和专业作为第一志愿。
宁可分数富余些,也不要冒险报那些没有把握的院校和专业。
填报志愿讲究“梯度” 填报志愿一定要注意梯度。
“志愿梯度”不但指志愿学校,也指志愿专业。
就是说,不但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梯度,填报同一学校中的专业间也应有梯度。
在以往的录取中,有的考生成绩高于他所选报的志愿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但仍未被录取,其原因在于所填的几个专业录取分数相差不多,又都比较高,报考人数也较多,其成绩没有达到所报专业的要求,而又不服从专业调配造成的。
因此,考生认真研究分析几年来院校之间、专业之间形成的自然“梯度”,使填报的志愿能拉开距离,才能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学校和专业让孩子自己选 考生填报志愿时,还要听听老师的指导性建议。
学校、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有义务给学生提出填报志愿的建议,并积极起到指导性作用,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学生手中。
李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去年有位考生听家长的意见报考军医大学,并以高分被该学校录取,但是这位女生不喜欢学医,没有兴趣,大学考试出现很多学科不及格,结果在大二时,学生不得不退学重新参加高考,也浪费了时间。
填报院校选择原则 第一、要注意对院校本身的研究,即院校所在招生批次、录取分数段,有无硕士点、博士点,特色专业等。
第二、院校在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中的位置,比如是否是“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等;其次要考虑院校未来的发展情况,有没有经过改名、重组、合并等。
第三、要考虑院校所在城市的地理、气候、人文、方言,包括经济发展情况等。
第四、考生及家长要详细阅读所报院校的招生简章,某些院校或某些专业对性别、身体、健康,甚至单科考分成绩会有一些特殊要求。
专业选择原则 第一,考生的潜能、兴趣、爱好是选择专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冷热门专业要兼顾,战术多样。
这里主要介绍两种:一种是及时跟进,对那些处在朝阳行业和处在上升阶段的专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的要采取及时跟进的战术;另一种是人弃我取,对那些长期被人冷落的专业要采取人弃我取的战术,当然要把握好火候,原则是有转机迹象时再参与。
第三,选择专业要和人生规划联系起来。
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就业、发展前途、考研,甚至出国深造等。
报考志愿时强调个人兴趣爱好,当你的兴趣爱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时,这时便是最佳选择。
关于兴趣问题,专家提醒考生及家长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首先,兴趣爱好是可以变化的;其次,兴趣爱好是可以培养的。
有时候兴趣爱好是在你参与、了解后培养出来的。
把确定的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填入志愿表里,有时它可能就是你的理想。
第四,专业好听未必好用。
填志愿勿望文生义。
选择专业时“望文生义”,想当然地认为名字好听的专业,出路就好。
李老师说,有些热门专业,的确社会需求量较大,在一段时间内炙手可热。
然而,随着各学校纷纷开设热门专业,最终缩短了这些专业的“热度”周期,使原本的长期需求变成了短期需求,就业出现困难。
一些在报考时遭“冷眼”的专业,毕业生往往被一抢而光。
专家指出,一些冷门专业名字不好听,但由于竞争较小,就业时相对可能更“受宠”。
考生填报志愿不宜“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