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大全/综合百科/ 正文

丹参提取物是胆汁反流诱发胃癌的潜在预防剂

导读 浸会大学(浸大)中医药学院领导的研究发现隐丹参酮是一种从中草药丹参中提取的化合物,具有治疗和预防与胆汁反流相关的胃癌的潜力。研究人员...

浸会大学(浸大)中医药学院领导的研究发现隐丹参酮是一种从中草药丹参中提取的化合物,具有治疗和预防与胆汁反流相关的胃癌的潜力。

研究人员揭示了胆汁反流如何诱发胃炎和胃癌的机制。他们解释说,回流的胆汁酸 (BA) 会导致促炎细菌的增殖,从而促进胃癌的发生,即癌症的形成。

研究结果已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

胆汁反流在胃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胆汁由肝脏分泌,储存在胆囊中,然后释放到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脂肪。当连接胃和十二指肠的幽门受损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十二指肠中的胆汁就会进入胃,引起胃炎。患有胃部手术并发症、消化性溃疡或胆囊切除手术的人发生胆汁反流的风险更高。然而,胆汁反流如何诱导胃癌发生的机制仍不清楚。

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国际合作)、张安德特聘中医药教授贾伟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就胆汁反流如何诱发胃癌进行研究,并寻找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贾教授说:“我们首次揭示了胆汁反流促进胃癌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它为开发新的预防和治疗该疾病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见解。基于新发现的机制,我们发现隐丹参酮是一种潜在的中药制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癌。”

胆汁反流改变胃环境

研究小组利用色谱和质谱技术分析了5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BRG组)、50例胃癌患者(GC组)和45例对照组受试者的胃液样本。

发现 BRG 和 GC 组的胃液样品中胆汁的主要成分 BA 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此外,BRG 组(pH 值约 3.5)和 GC 组(pH 值约 4)的胃液样品的酸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H 值约 2)。

这种现象的解释是,与强胃酸相比,BAs是弱酸,它们流入胃中通过破坏胃液的正常酸碱平衡而改变了胃环境。进一步调查发现,一种特殊类型的 BA,称为牛磺脱氧胆酸 (TDCA),与 BRG 和 GC 组胃液样品的 pH 值呈强正相关。

以往的研究表明,胆汁反流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因此检查了上述 145 名受试者的胃液中脂多糖 (LPS) 的浓度,这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发现 BRG 和 GC 组的 LPS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微生物群的变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由于在某些细菌的外膜中产生和发现了 LPS,研究人员应用基因测序等技术证实,与对照组相比,BRG 和 CG 组的胃液中产生 LPS 的细菌明显更多。在这些产生 LPS 的细菌中,一种叫做 P. melaninogenica 的物种的相对丰度最高。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胆汁反流会引起胃环境的显着变化,改变胃微生物群,并导致胃炎和胃癌的发生。

该假设在小鼠体内进行了一系列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了TDCA和LPS的应用促进了胃上皮细胞的增殖,并诱导了胃部炎症。细胞和分子分析表明,P. melaninogenica 通过激活 IL-6/JAK1/STAT3 通路促进小鼠胃部炎症,IL-6/JAK1/STAT3 通路是细胞中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链,参与免疫、细胞分裂、细胞死亡和肿瘤等过程形成。

隐丹参酮作为潜在药剂

在揭示了胆汁反流诱发胃癌的机制后,研究人员转向探索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他们专注于隐丹参酮,这是一种从丹参根中分离出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它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促进血液循环的中草药。隐丹参酮也被称为细胞中 STAT3 信号通路的抑制剂。

研究人员用通过手术开发的胆汁反流小鼠模型测试了隐丹参酮的作用。在一组八只未使用隐丹参酮的小鼠中,三只小鼠在手术后 50 周出现胃部病变。然而,在另一组注射隐丹参酮的六只小鼠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胃损伤。结果表明隐丹参酮消除了 TDCA 和 LPS 在激活 IL-6/JAK1/STAT3 通路中的作用。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隐丹参酮是一种潜在的中药制剂,可用于防治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癌。它为开发靶向新药的药物提供了另一种策略。发现了胆汁反流如何诱导胃癌发生的机制,”贾教授说。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