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
目前是有很多朋友们对于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这个信息比较感兴趣,那么小编也是收集了一些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会喜欢哦。
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
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儒家的说法,主要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而六欲是七情中欲的扩展,指的是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与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相对应。
七情六欲的说法最早出自《中庸》,在其中只被分为四情,即最常见的喜怒哀乐,而后人们将怒与恶挂钩,爱与乐挂钩,将其延伸为六种,后来又经过发展,加上了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六欲的说法较晚,出自《吕氏春秋》的“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其中“全生”指的是人修养身心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即只有“六欲”都是得到了适当的满足,人才能达到全生的境界。
成语典故
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按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而医家的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三字经》:“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中医理论中,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相欲,也有说法是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后人将六欲概括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大智度论》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